保障農民住房安全是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重要基礎,對于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強廣大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由于基層監管缺失、設計施工不規范等原因,農村限額以下自建房質量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突出隱患。2022年以來,我市緊緊抓住承接“點菜單”式改革省級試點契機,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在住建領域部署開展了農村自建房“點菜單”式改革,多措并舉保障農民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一、推行“點菜單”式建設,更好滿足農民群眾住房需求
探索推行“群眾點單、鎮街下單、公司接單、群眾評單”的農村自建房建設模式,最大限度滿足農民群眾對住房的多元化需求,真正做到房子怎么建、群眾說了算。一是編制“菜單”,供農民多樣選。采取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入戶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征求群眾、鎮街干部和行業專家意見,精準掌握群眾在農房建設方面的所思所盼。結合村莊人文背景、環境特點等,因地制宜,科學編制服務“菜單”,內容包括房屋建筑形式、面積大小、建筑節能改造、建筑隊伍、廁所樣式等,供群眾自主選擇。市住建局編印《聊城市美麗村居住宅設計圖集》,包含5種不同面積共7個新型住宅戶型。冠縣聯系定點設計院,在通用設計圖集之外為個性化需求強烈的群眾提供定制服務。二是建設系統,讓農民指尖辦。研發農村自建房“點菜單”式服務系統,除“菜單”內的服務項目外,還可公示建材價格,提供安全質量管理第三方人員資質信息,添加“群眾評論”互動功能。該系統可在觸控一體機、手機、平板電腦等各類終端運行,方便群眾快捷“點單”,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東阿縣在線下安裝各類硬件設備15臺(套)、張貼小程序二維碼2.6萬余份,通過“點菜單”式改革建設農房665處,群眾滿意度達99.6%。度假區還提供了新房效果VR全景預覽,進一步優化了“點單”體驗。三是整合隊伍,助農民省心建。整合農村建筑工匠,成立村鎮建筑公司,實現由“草臺班子”向“正規軍”轉變。抓好技術技能培訓,系統講解農房建設有關法律法規、農村建筑工匠須知、基本建筑構造常識等,強化安全意識,規范施工操作。培訓合格的,頒發《山東省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書》。農房建設任務交由建筑公司承擔,使原材料采購從“零買”變成“批發”,有效降低了建設成本、減輕了群眾負擔。目前,全市已成立村鎮建設工程公司227家,整合村鎮建設隊伍1070支,建筑工匠9799人。
二、加強全過程無縫監管,切實保障農民群眾住房安全
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理清責任鏈條,細化工作舉措,不斷提升農村住房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全力保障農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一是逐級壓實責任。市級發揮好全盤統籌、監督指導作用,督促各縣(市、區)建立完善鄉村建設工程臺賬,采取明察暗訪、聯合執法、專家查隱患等形式,嚴厲打擊違法建設行為,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在各鄉鎮(街道)成立鄉村規劃建設監督管理辦公室(簡稱鄉建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自建房的監督管理及服務,并配備至少兩名專職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員。各村配備信息員,發現質量安全問題即時上報、及時整改。目前,全市135個鄉鎮(街道)全部規范設立鄉建辦,配備專職工程質量檢測員162名、安全員185名、網格員382名、信息員5777名。二是抓好源頭把控。對農村自建房落實審批登記和施工登記。項目開工前,建房群眾只需到村委會填寫審批登記表,“村級代辦員”即可幫辦代辦審批手續。審批完成后,村鎮建筑公司與群眾簽訂施工合同,進行施工登記。為提高審批效率,各鄉鎮(街道)在便民服務中心開設農村自建房聯審窗口,辦理時限由原來的1周壓縮為1天。三是強化施工監管。創新實施“三巡查、一監督”制度,即鄉建辦、村鎮建筑公司、專業機構三方巡查和專職人員監督。工程開工后,鄉建辦對地基、主體等分部工程及澆筑混凝土、安裝腳手架等關鍵工序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安全巡查、抽查;村鎮建筑公司負責對施工質量、安全進行跟蹤巡查,做好質量安全內控管理;聘請專業機構對所有新建房屋進行質量安全巡查指導。項目竣工后,由村鎮建筑公司組織竣工驗收,鄉建辦參與;縣級住建部門協同第三方工程安全咨詢公司組成鄉村建設服務隊,負責指導驗收,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監管網絡。目前,全市農村新建房屋4400余戶,全部納入“點菜單”服務平臺管理,群眾滿意度超過95%。
三、做實全生命周期保障,助力實現農村住房長治久安
建立健全農房安全長效管理機制,為農村自建房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一是常態化給農房“做體檢”。結合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探索建立農村房屋常態化安全體檢制度,對初判存在安全隱患的農村房屋進行安全鑒定,分類落實整改措施。鑒定為A、B級的自建房,允許繼續使用;鑒定為C級的,采取維修加固措施消除隱患,經技術服務機構復核鑒定合格后繼續使用;鑒定為D級的,采取拆除、重建等工程措施消除隱患,隱患未徹底消除前不得繼續使用。利用“點菜單”式服務系統,實時掌握農村新增自建房數量、類型、樣式等信息,深化數據分析應用,及時發現問題、改進工作、輔助決策,為住房安全提供數字支撐。二是精準化為農房“上保險”。以東阿縣為試點,探索實行農村房屋安全保險制度,強化保險在損失補償、恢復重建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提高參保群眾災后重建能力,幫助受災群眾快速恢復生產生活。2023年東阿縣財政列支260萬元為全縣約13.2萬戶農村自建房實施安全保險(該保費為2023、2024兩年保險費用),進一步完善了農村房屋風險防范機制,幫助農村受災群眾提高災后重建住房保障能力,全力保障農戶居住穩定和安全。三是多形式向群眾“明利害”。做好農村自建房安全常識宣傳,加強選址安全、結構安全、施工安全、使用安全科普教育。住建部門統一印發“農村自建房安全常識”一張圖。在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村黨群服務中心電子屏滾動播放安全標語,宣傳欄張貼海報,讓安全常識潛移默化深入人心。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微信以及短視頻、H5等渠道形式擴大宣傳范圍和效果,不斷提高農民群眾建筑安全意識,預防農房安全事故發生。
2024-08-04 09:51:39
2024-08-04 09:43:17
2024-08-04 09:47:13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