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nxpf"></form>
            <ol id="nnxpf"><dfn id="nnxpf"></dfn></ol>

              <menuitem id="nnxpf"></menuitem>
                <b id="nnxpf"></b>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數字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新華全媒+|大河深流清幾許——山東構建黃河下游生態廊道探訪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3-06-06 17:15:26
                    A+A-
                    分享

                      萬里黃河,齊魯入海。在黃河入魯第一縣菏澤市東明縣,來自云貴高原的虎杖在黃河灘區安了家。

                      虎杖種植示范園負責人車發展費了很大勁,才將一棵虎杖從土里拔出:“虎杖根系發達,附著力很強,黏帶的土很難用手掰掉。”東明的黃河灘區面積全省最大,虎杖可以有效抓附土壤、保持水土。

                      2022年6月7日,在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的黃河沿岸麥田,聯合收割機在收割小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黃河入魯水質也上了“安全鎖”。2021年4月,山東、河南兩省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按照協議約定,2022年山東撥付河南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2022年,黃河干流山東段6個國控斷面年均水質均達到地表水二類水平,實現了黃河干流入魯水質安全有效保障、省內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黃河口海域優良水質比例不斷提升。”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郭琦說。

                      生態脆弱,是黃河流域的千年難題。“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古人的無奈嘆息中,飽含多少期盼。生態保護是推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首要任務,記者沿黃河走訪發現,近年來山東強化系統治理,打造沿黃生態廊道成效日益凸顯。

                      從菏澤出發,沿黃河順流而下,在濟南市歷城區付家莊黃河岸邊,栽植的林木枝頭綠意蓬勃。這是濟南黃河淤背區郊野公園景觀工程,是黃河生態修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黃河自然生態的基礎上,創造黃河沿線濱河郊野公園風貌。

                      漫步在黃河歷城段,草木繁盛,百花爭艷,飛鳥嬉戲。“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的荒涼不再。“以前來這兒的時候還是一片泥沙地?,F在都成公園了,環境好,空氣也新鮮,簡直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附近居民說。

                      如今,黃河流域山東段綠化總面積達21.6萬畝,初步形成了一條集防洪、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于“一身”的黃河生態綠色廊道。濟南濼口險工、高青劉春家險工安瀾灣等一批改造提升工程,不僅實現了防洪安全,還成為遠近游客感受黃河生態、體驗黃河文化的打卡地。

                      2022年9月9日拍攝的位于黃河濟南段沿岸的綠色生態景觀帶(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黃河入???,百鳥流連處。作為退海之地,黃河三角洲成陸時間短,土地鹽堿,生態環境脆弱。曾經由于歷史原因以及黃河來水來沙量減少等因素疊加影響,自然保護區內部分濕地功能退化,植被發生逆向演替。當游客們仰頭觀鳥的時候,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們則低下頭去,把更多心思放在看水、看草上。

                      對黃河三角洲來說,缺水是很大的制約。過去,黃河三角洲的濕地補水只能依靠黃河調水調沙期間的自流引水實現。“每年的6月19號到7月10號,就20天左右的時間。”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副主任劉靜說,“但我們根據多年的觀察發現,整個濕地并不是這個階段最需要水。比如說動植物生長最為旺盛的春季,濕地對水的需求就很旺盛。但這個時段黃河流量小,卻無法靠自流引水實現補水。”

                      2022年8月,6個引黃閘船全部建設完成。“引黃閘船建成后,就可以用泵,根據動植物的需要隨時按需補水?,F在保護區引水能力和提水能力由原來的不足44個流量,增加到了現在的131個流量。”劉靜說。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無人機照片,2022年10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補水充足,植物生存環境持續恢復,生物多樣性呈現明顯增長趨勢。2019年以來,保護區累計補水5.33億立方米,修復濕地188平方公里,修復鹽地堿蓬、海草床6.2萬畝。如今黃河三角洲的鳥類已由1992年187種增加到373種,其中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鳥類分別有26種、65種,國家級珍稀鳥類達91種。(新華社記者 張武岳)

                    編輯:馬曉紅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_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超碰av热热久久_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form id="nnxpf"></form>
                              <ol id="nnxpf"><dfn id="nnxpf"></dfn></ol>

                                <menuitem id="nnxpf"></menuitem>
                                  <b id="nnxp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