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5日10時44分
長二F遙十四運載火箭
成功將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
正式開啟6個月的太空之旅
△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20時50分,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依次全部進入天和核心艙
神舟十四號——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首發載人飛船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是我國空間站進入建造階段的首發載人飛船。按照任務安排,我國將分別在7月、10月發射問天、夢天兩個實驗艙。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期間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天宮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
天和核心艙主要用于空間站統一控制和管理
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發射入軌的首個艙段,主要用于空間站統一控制和管理,具備長期自主飛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員長期駐留,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起飛質量22.5噸。
問天實驗艙主要面向空間生命科學研究
問天實驗艙主要面向空間生命科學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態、生物技術和變重力科學等實驗柜,能夠支持開展多種類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在空間條件下的生長、發育、遺傳、衰老等響應機理研究,以及密閉生態系統的實驗研究,并通過可見光、熒光、顯微成像等多種在線檢測手段,支持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等多層次生物實驗研究,還能提供0.01g~2g的變重力模擬,支持開展不同重力條件下生物體生長機理的對比研究。
夢天實驗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
夢天實驗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配置了流體物理、材料科學、燃燒科學、基礎物理以及航天技術試驗等多學科方向的實驗柜,支持開展重力掩蓋下的多相流與相變傳熱、基礎燃燒過程、材料凝固機理等物質本質規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實驗研究。同時,在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的基礎上,將建立世界上第一套由氫鐘、銣鐘、光鐘組成的空間冷原子鐘組,構成在太空中頻率穩定度和準確度最高的時間頻率系統,開展引力紅移、精細結構常數測量等前沿的科學研究。
我國空間站將于年底完成T字構型建造
按照計劃,中國空間站將于今年年底完成T字構型建造,艙內活動空間超過110立方米,將配置2個航天員出艙艙口和1個貨物氣閘艙,并提供6個睡眠區和2個衛生區,可實現長期3人、短期6人駐留。
我國“天宮”空間站的三艙T字基本構型轉化為公式,天宮空間站的系統設計為:1(天和)+1(問天)+1(夢天)=1(天宮)。
等式右側的“1”是一個完整系統,具備完整的功能、性能及系統冗余配置,所有的系統設計被分配至左側的三個“1”實現,而這三個“1”又分別是獨立的飛行器。
中國空間站什么樣?
央視新聞用一條動畫視頻介紹清楚↓↓
新聞多看點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都有啥任務?
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將迎來空間站兩個實驗艙以及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并與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進行在軌輪換,于12月返回東風著陸場。
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將見證并推動中國人的太空家園“越建越大”,推動中國空間站完成建造并轉入在軌運營階段。
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將和地面配合完成兩個實驗艙與核心艙的交會對接和轉位;
首次進駐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建立載人環境;
完成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十余個科學實驗機柜解鎖、安裝;
配合地面開展兩艙組合體、三艙組合體、大小機械臂、氣閘艙出艙等相關功能的測試工作;
首次利用位于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實施2—3次出艙活動;
繼續開展“天宮課堂”太空授課及其他公益活動;
還將開展在軌健康監測與檢查、防護鍛煉、在軌訓練與演練,以及大量空間站平臺巡檢測試、設備維護、維修驗證、物資管理和站務管理等工作。
監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張媛
編輯丨項丹
2024-04-26 09:23:01
2024-04-26 09:21:05
2024-04-25 16:52:55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