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nxpf"></form>
            <ol id="nnxpf"><dfn id="nnxpf"></dfn></ol>

              <menuitem id="nnxpf"></menuitem>
                <b id="nnxpf"></b>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學習關鍵詞丨守住我們的根和魂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2-06-11 21:44:20
                    A+A-
                    分享

                      在很多人的心中,故鄉,總是夢縈魂牽。

                      “夜來幽夢忽還鄉”“此心安處是吾鄉”“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故鄉,亦多次出現在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詞里。

                      四川眉山,蘇軾的故鄉。唐宋散文八大家中,蘇洵、蘇軾、蘇轍三人出自這里。他們的故居三蘇祠成為歷代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拜謁的文化圣地。

                      △2022年6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省眉山市先后考察了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三蘇祠,了解當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糧食生產、推動鄉村振興、做好疫情防控、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等情況。

                      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眉山三蘇祠,了解三蘇生平、主要文學成就和家訓家風,以及三蘇祠歷史沿革、東坡文化研究傳承等。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十年來,一次次觸摸歷史,一次次尋訪古跡,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強調要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十幾天前,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根,根本。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在浩如煙海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尋根溯源,習近平總書記有個生動的比喻——“中華文化滲透到中國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

                      根,根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曾自豪地說:“五千多年文明史,源遠流長,而且我們是沒有斷流的文化。”“一定要通過學習樹立對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樹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

                      根,根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在山西平遙古城,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2017年10月15日,小朋友在“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用手指滑動屏幕,與故宮里的“文物”互動。

                      2017年9月至12月,北京展覽館,“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這里舉辦。

                      置身于以“文化”為主題詞的第四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段講話——

                      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也曾遇到無數艱難困苦,但都挺了過來、走了過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

                      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和精髓,浸潤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九曲溪畔的朱熹園,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其中的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022年1月26日至2022年5月4日,“何以中國”展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

                      上個月,由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29家博物館舉辦的“何以中國”文物展覽落幕。展覽以時間為序,以文物為載體,在“源”“流”“匯”三個單元中,呈現出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融匯成多元一體、連綿不絕、兼容并蓄的浩蕩洪流。它生動地告訴人們: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唯有守住我們的根和魂,才能不忘來路,把握當下,堅定前行。

                      總監制丨錢蔚 王姍姍

                      監制丨 張鷗

                      制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編輯丨楊彩云

                      視覺丨江雨航

                      校對丨程昱

                    編輯:高長娟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_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超碰av热热久久_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form id="nnxpf"></form>
                              <ol id="nnxpf"><dfn id="nnxpf"></dfn></ol>

                                <menuitem id="nnxpf"></menuitem>
                                  <b id="nnxp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