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nxpf"></form>
            <ol id="nnxpf"><dfn id="nnxpf"></dfn></ol>

              <menuitem id="nnxpf"></menuitem>
                <b id="nnxpf"></b>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第一觀察丨從三個維度,看習近平主席沙特之行

                    來源:新華社  2022-12-12 08:47:19
                    A+A-
                    分享

                      12月7日至10日,習近平主席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首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并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

                      這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中東地區國家,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面向阿拉伯世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外交行動。

                      醞釀多時,期盼已久,舉世關注,成果豐碩。

                      國內外輿論普遍認為,習近平主席出席中阿、中海、中沙領導人“三環峰會”,是中國外交的又一重大創舉,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一)歷史維度:兩大文明的相知相交

                      “這是一次傳承之旅,更是一次開創之旅,目的是發揚光大中阿、中海、中沙傳統友好,開啟中國同阿拉伯世界、海灣阿拉伯國家、沙特阿拉伯關系新時代。”

                      12月8日,習近平主席在沙特《利雅得報》發表的題為《傳承千年友好,共創美好未來》的署名文章中說。

                      “千年”這個時間跨度,習近平主席在沙特之行期間屢屢提及。

                      談中阿關系,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交往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對于中海關系,習近平主席說,“中國同海合會國家有近兩千年友好交往歷史”;論及中沙關系,習近平主席指出,“自古以來,中國和沙特相互欣賞、友好往來”……

                      追根溯源,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加明確前行的方向。

                      在以“千年”為計的歷史長河中,中阿兩大文明在亞洲大陸兩端相映生輝,雙方在絲綢古道中相知相交,在民族解放斗爭中患難與共,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共贏,在國際風云變幻中堅守道義,書寫了東西交融、互學互鑒、互幫互助的佳話。

                      真正的文明都是懂得相互尊重的。當前國際形勢下,中阿共同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樹立新時代文明交流互鑒的典范,不僅是對千年友好的接續傳承,更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二)現實維度:變局之下的戰略抉擇

                      “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紀疫情反復延宕,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召開首屆中阿峰會,是雙方在當前形勢下加強團結協作的戰略抉擇。”

                      對習近平主席此次沙特之行,特別是首屆中阿峰會,中國外交部這樣表示。

                      當前,中國邁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阿拉伯國家也面臨實現民族振興、加快國家發展的歷史任務。相似的歷史遭遇、相同的發展夢想、相互的信任支持,使中阿之間相互吸引,堅定地走到了一起。

                      過去10年,中阿關系進入新時代,各領域取得一系列標志性、突破性成就。僅以經貿領域為例,10年來,中阿貿易額增長1000億美元,總額超過3000億美元;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直接投資增長2.6倍,存量達230億美元;共建“一帶一路”實施200余個項目,惠及雙方近20億人民……實打實、沉甸甸的成果,展現了中阿合作的巨大潛力。

                      沙特之行期間,習近平主席深刻闡述“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鑒”的中阿友好精神,以四個“我們要”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阿命運共同體指明路徑,提出中阿務實合作“八大共同行動”、中海合作五大重點領域等,得到與會各方積極響應。

                      成果豐碩、亮點紛呈。“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平臺,開展油氣貿易人民幣結算”“加強5G和6G技術合作”“歡迎海合會國家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等中方表態,受到國際輿論高度關注和熱議。一項項宣言、聯合聲明、合作文件,更展現出中阿、中海、中沙團結協作的積極意愿。

                      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雙方加強合作,對于國際政治、經濟、文明格局而言具有重大意義。中阿、中海、中沙領導人“三環峰會”的舉行充分表明,團結協作、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才是國際社會的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三)未來維度:命運與共的大道之行

                      “一致同意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旨在加強中阿團結協作,助力各自民族復興,促進地區和平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首屆中阿峰會利雅得宣言》中寫道。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宣示攜手構建命運共同體,顯示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世界上贏得日益廣泛的認同與歡迎,預示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不斷從共識轉化為行動。

                      從習近平主席首次面向國際社會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至今,已近10年時間。10年來,在元首外交引領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波瀾壯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一以貫之。

                      回望2022年,從年初的“冬奧之約”,到年底的“元首外交月”,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旗幟,中國外交碩果累累。中亞之行、東南亞之行、中東之行……中國同有關方面就共建雙邊命運共同體、區域命運共同體等達成重要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此次沙特之行再次向世界昭示:面向未來,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光明大道上,中國將繼續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同行。

                    編輯:路子強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_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超碰av热热久久_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form id="nnxpf"></form>
                              <ol id="nnxpf"><dfn id="nnxpf"></dfn></ol>

                                <menuitem id="nnxpf"></menuitem>
                                  <b id="nnxp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