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nxpf"></form>
            <ol id="nnxpf"><dfn id="nnxpf"></dfn></ol>

              <menuitem id="nnxpf"></menuitem>
                <b id="nnxpf"></b>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來自非洲的“馬尼奧克”,藏在薩蘇贈給習近平的油畫里 | 習主席的國禮故事&#9330;

                    來源:學習小組  2022-12-24 21:22:04
                    A+A-
                    分享

                    640.png

                           在距中國萬里之遙的非洲中部剛果河流域,有一種名叫“馬尼奧克”的傳統主食,木薯制成,用恩戈葉裹出長條狀,樣子很像中國的粽子。

                      2014年6月,剛果(布)總統薩蘇應邀訪華,他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贈送了油畫《勤勞的一家》。畫中,幾名非洲婦女在屋里忙碌,有的攪拌木薯面粉,有的加工恩戈葉,有的往灶里添柴火,她們制作的正是“馬尼奧克”。

                    640 (2).jpg

                      剛果(布)總統薩蘇贈習近平的油畫《勤勞的一家》。(圖源:網絡)

                      在剛果(布),“馬尼奧克”是招待貴客的主要食物。薩蘇總統送畫蘊含著溫情的寓意:習近平是尊貴的客人,中國是真正的朋友。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于農業發展滯后,剛果(布)民眾食物結構單一,全國90%人口的日常主食是木薯。但當地種植技術不高,木薯產量一直提不上去,吃飯成了剛果(布)的大難題。

                      2011年4月,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首批專家來到剛果(布)貢貝,開始為期3年的技術示范工作。在新建成的中國援剛果(布)農業技術示范中心,7名中國專家“白手起家”,手把手地教當地農民如何科學種植木薯和其他作物品種。

                      不到兩年,許多剛果(布)農民掌握了木薯種植、收獲、貯藏等技術,示范中心大棚里也長出了小青菜、黃秋葵、甜玉米、彩色椒等幾十種果蔬。中國專家還成功示范種植了“華南5號”木薯,每公頃產量達51噸,是當地品種產量的5.6倍,為消除饑餓做出了積極貢獻。

                    640 (1).png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專家在援剛果(布)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培訓當地學員。(圖源:人民網)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來自剛果(布)的幫助,中國人民也記在心間。

                      2013年3月,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把剛果(布)定為其中一站。這是中剛建交49年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到訪。在剛果共和國議會發表演講時,習近平提到一件事——

                      “2010年4月,中國青海玉樹發生強烈地震后,剛果政府慷慨解囊,向災區捐建了一所小學,薩蘇總統親自將其命名為‘中剛友誼小學’?,F在,災區的孩子們有了寬敞的新校舍,他們可以安靜讀書學習,在運動場上奔跑歡笑。”

                      當時,中方考慮到捐建成本較高,建議剛方僅捐建一座教學樓或圖書館。薩蘇卻說:“不,剛果要捐建的是一所小學,一所完整的小學,不管造價多高,剛果都會承擔。”習近平動情地說:“我們兩國人民在患難與共和真誠互助中結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誼。”

                    640 (2).png

                      2013年3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布拉柴維爾剛果共和國議會大廈發表演講。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除了食物、校舍,中剛的兄弟情誼還鋪就了一條致富路。

                      2016年3月1日,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正式通車。這條交通要道由中國建設者耗時8年建成,穿過馬永貝原始森林,連接起沿線上百個村落。

                    640 (3).jpg

                      薩蘇總統出席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通車儀式并剪彩。(圖源:網絡)

                      以往,從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往大西洋邊的出??诤诮沁\貨,開車得花1周時間;現在,1號公路將兩地車程縮短至6小時,剛果(布)90%以上重要物資、礦產、森林資源的進出口均通過這條公路運輸。沿線也自發形成了不少小市場,周邊居民有了更多增收機會。

                      “中國是真心實意幫助我們發展經濟。”薩蘇感嘆。為表達對中國建設者的敬意,在公路經過的剛果(布)第三大城市多利吉,當地人立起了一座“劈山者”雕塑。

                    640 (4).jpg

                      圖為由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修建的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在首都布拉柴維爾郊區的部分路段(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2016年,薩蘇應習近平邀請訪華,開啟第14次中國之行。兩國元首決定,將中剛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當時,中國已經是剛果(布)重要的貿易伙伴、工程承包方和投資來源國;中國援建了氣勢磅礴的布拉柴維爾體育場,助力剛果(布)成功舉辦第11屆非洲運動會、實現了期盼已久的“非運夢”;中國醫生多次開展義診,為當地人免費送醫送藥……

                      “對待非洲朋友,我們講一個‘真’字”;“開展對非合作,我們講一個‘實’字”;“加強中非友好,我們講一個‘親’字”;“解決合作中的問題,我們講一個‘誠’字”。習近平闡述的中國對非合作理念,在剛果(布)已化作豐富的菜籃、暢行的公路、宏偉的建筑,也化作當地人談起中國時的歡快笑容。

                      文/霽月、銳聆

                      配音/靜玄

                      音頻剪輯/安先

                      編輯/海聲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

                    編輯:宋春芳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_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超碰av热热久久_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form id="nnxpf"></form>
                              <ol id="nnxpf"><dfn id="nnxpf"></dfn></ol>

                                <menuitem id="nnxpf"></menuitem>
                                  <b id="nnxp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