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nxpf"></form>
            <ol id="nnxpf"><dfn id="nnxpf"></dfn></ol>

              <menuitem id="nnxpf"></menuitem>
                <b id="nnxpf"></b>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創新打造思政“金課”

                    來源:新華社  2024-09-18 09:08:41
                    A+A-
                    分享

                      “辦好思政課,是我非常關心的一件事。”“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辦學就要尊重這個規律,否則就辦不好學。”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青年學子“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處于“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需要思政課補鈣壯骨、固本培元。當前,各地積極探索抓好思政教育,不斷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增強思政“金課”針對性、吸引力、感染力。

                      打造“行走的思政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高校黨組織要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考察時的講話。

                      【實踐故事】剛過去的假期,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大三學生蔣代蕊和多名同學一道,乘坐開通剛滿一年的貴南高鐵,來到我國西南部鄉村開展暑期思政課社會實踐。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陳雙村,是11個民族雜居的移民大村。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這里發生了巨大改變。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纱蜷_貴南高鐵設計圖,卻發現在環江一帶拐了個‘彎’。正是這個‘彎’,讓我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有了高鐵站,30多萬名群眾可以在家門口坐上高鐵。”抵達鄉村考察的第五天,蔣代蕊在筆記本上寫道。

                      她親眼目睹了村里的變化:村里的甘蔗、桑蠶等農產品銷往更遠處;毛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深山;當地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成為熱門“景點”,吸引一批年輕人回鄉創業。

                      “‘行走的思政課’讓我們對祖國廣袤的大地有了更生動的感知、更真切的認識。”蔣代蕊說,同學們一路都在思考、探討那些書本沒有講出的“答案”。

                      作為蔣代蕊的指導教師,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藍海對這堂思政課感觸頗深:“思政課的資源不僅是書本教材,更是我們的‘大課堂’和‘大教材’,講述著國家發生的歷史巨變。”

                      7月26日,南開大學實踐隊在環江革命陳列館了解毛南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進行革命斗爭的歷程。(受訪者供圖)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80多年前,內憂外患間,時任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在開學典禮上提出“愛國三問”,燃起了師生的愛國熱情。

                      如今,南開大學創新思政課堂,先后在全國25個省區市建立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工作站90余個。學校還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組織師生調研解答學生關心的100個問題。

                      “我們希望青年學子走進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真切感知祖國的深刻變革。”藍海說。

                      僅今年暑假,南開大學就有536支隊伍近4500名師生奔赴全國各地,受教育、長才干。

                      南開大學師生在貴州省雷山縣南猛村了解鄉村振興成就。(受訪者供圖)

                      這些年,一批批南開學生深受感召,奔赴新疆、西藏、甘肅等地進行支教;近5年,近2000名學生畢業后選擇到祖國的西部地區就業;自2017年以來已有110名南開學子參軍入伍……

                      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說:“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積極踐行南開‘知中國,服務中國’的辦學宗旨,創新舉措,努力培養更多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才。”

                      培養新時代的“大先生”

                      “學校要立德樹人,教師要當好大先生,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更要上好思政課,教育引導學生明德知恥,樹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努力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考察時的講話。

                      【實踐故事】在武陵山脈腹地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33歲的蒲力濤已在村小當了十余年老師。

                      2013年,從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畢業后,蒲力濤考取特崗教師,回到湘西投身教育扶貧。得知十八洞小學缺少教師,他主動請纓,來到了湘西最偏遠的小學扎根任教。“一師的光榮傳統,讓我堅定地選擇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蒲力濤說。

                      百余年前,革命先輩和烈士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師的紅色基因。如今,在湖南第一師范學院,不少學生都有一個夢想——為鄉村發展鋪就教育之路。

                      “一師校史作為生動教材,是培育新時代教師的寶貴資源。”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校長胡穗說,一師正探索一條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紅色校史鑄紅色師魂的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路徑。

                      一師的校園里,散落著大禮堂、八班教室、冷水浴古井等十余處紅色紀念地。“參觀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是入學的第一課,課余時間喜歡和同學追劇《恰同學少年》。”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公費定向師范生周鳳婷說。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思政課教師正在為學生講述紅色校史。(受訪者供圖)

                      “成為教書育人的‘大先生’,必須有堅守三尺講臺的奉獻精神。”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黨委書記羅成翼說,學校鼓勵學生扎根社會一線,深入調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引導學生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前途、民族命運聯系起來。

                      近年來,一批又一批一師學生回到鄉村,接續托起山里少年的夢,成為小鄉村里的“大先生”。

                      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一師畢業生麻小娟每晚為住校學生在就寢前講暖心故事,用陪伴帶去溫暖,已堅守一千多個日夜;

                      在湖南省炎陵縣下村鄉學校,畢業生肖鈺回到家鄉學校開設心理課程幫助學生守護心理健康、排解消極情緒,讓孩子們在關注與被愛中健康成長……

                      胡穗說,自2006年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農村小學教師定向培養專項計劃以來,18年間,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共培養了兩萬余名鄉村公費定向師范生,畢業生在農村的從教率穩居全國前列。

                      畫好大中小學“同心圓”

                      “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構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

                      【實踐故事】走近農業物聯網綜合管理平臺,了解三代北大荒人的奮斗故事,探尋黑土地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北大荒農墾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一處農場,哈爾濱工業大學組織思政教師、輔導員、本碩博學生、當地中小學生等40余人,共上一堂“田間地頭”的實景大思政課。

                      “和大學的哥哥姐姐們一起上課,我被深深地激勵。我要努力學習,爭取像他們一樣考入理想的大學,建設家鄉。”黑龍江省富錦市三江聯合學校八年級學生苗宸碩說。

                      哈爾濱工業大學邀請農業專家周德華為學生講授水稻種植的故事。新華社發

                      打破“大學”與“中小學”間的邊界,打造貫通大中小學段的思政“好課”,這是哈工大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探索。

                      幾天前,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閆金紅迎接了兩位特殊客人——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中學、哈爾濱市復華小學的思政教師,他們與閆金紅一同研討,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有機融入到思政課堂中。

                      “以往大中小學段各講一部分,如今集體備課可以從整體上規劃各階段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既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避免教學內容重復或缺失,又確保相互銜接,做到循序漸進。”閆金紅說。

                      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學院教師李順龍在中國橋梁博物館進行課程思政與橋梁科普。新華社發(張潤 攝)

                      “人工智能會超越人類嗎?”“我們需要哪些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識?”……今年5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李惠以“機器智能與人類智能”為題,為近500名大中小學生上了一堂難忘的思政課,學生們提問不斷,精彩連連。

                      “奏響思政育人協奏曲,要在小學階段啟蒙道德情感、初中階段打牢思想基礎、高中階段提升政治素養、大學階段增強使命擔當。”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熊四皓介紹,學校將充分發揮高校牽引作用,不斷拓寬能夠輻射的“同心圓”,吸引更多的高校和中小學參與其中。

                      領銜記者:丁錫國

                      執筆記者:邵香云、白佳麗

                      合作采寫:張建新、謝櫻、楊思琪

                      策劃:張曉松

                      統籌制作:初杭、馬麗娟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編輯:趙倩文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_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超碰av热热久久_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form id="nnxpf"></form>
                              <ol id="nnxpf"><dfn id="nnxpf"></dfn></ol>

                                <menuitem id="nnxpf"></menuitem>
                                  <b id="nnxp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