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nxpf"></form>
            <ol id="nnxpf"><dfn id="nnxpf"></dfn></ol>

              <menuitem id="nnxpf"></menuitem>
                <b id="nnxpf"></b>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第一視點| 牢記總書記囑托 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來源:中國藍新聞  2024-09-23 17:48:06
                    A+A-
                    分享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浙東運河文化園,詳細了解這段綿延千年的運河史話,勉勵大家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一年來,浙東運河博物館累計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打造運河研學線路30余條;紹興摸排運河水上游程117.6公里,整治河湖岸線超200公里。

                      以河為線,串城為鏈,大運河沿線璀璨文化帶、繽紛旅游帶抖落粼粼水波,撥動江南新韻。

                      去年總書記來這里參觀時,曾詳細了解浙東運河發展演變史,并在這處三江閘微縮模型前駐足觀看??倳浀年P心,成了浙東運河博物館副館長王羽婕豐富講解內容的新動力。這一年,她和伙伴們從西興、上虞,走到寧波,一路沿著運河,勘察古閘石碑的保存現狀。

                      “總書記去年考察的時候,對三江閘的興趣其實還是蠻大的。他來過之后,對于我們再深入地去尋找,或者說重新深入地去認識這一些水工設施,其實是有非常大的觸動作用的。”浙東運河博物館副館長王羽婕說。

                      始建于明代的三江閘邊,王羽婕帶著團隊鉆草叢,爬小徑,只為找到水閘結構的最佳觀察點位。她說,“多維度地去解讀好我們這一條線性文化遺產,引導來館的所有的觀眾對我們運河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跟認識。”

                      “把大運河文化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是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的囑托。這一年,聚焦千年運河的古往今來,浙東運河文化園,頻頻上新。

                      不久前,距離博物館不到50米處,浙東淡水魚館新館開門迎客。從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鱘,到被老百姓叫做“菜場魚”的翹嘴,館里集齊了90%以上浙東運河水系中繁衍的魚類。

                      不僅用一尾小魚,鏈接起運河古今,按照總書記“把大運河這篇文章做好”的要求,文化園負責招商的閆建勛,正忙著為“故宮博物院”的進駐做巡場檢查。過去一年,他帶著團隊連續三個月8次飛北京,也曾連夜趕制出近400頁的分析報告。說服鐘書閣、騰訊等一批網紅IP,和運河文化跨界融合。

                      浙東運河文化園招商運營工作負責人閆建勛說:“引進更多的知名品牌,把浙東運河文化的文氣加人氣能夠經營起來。”

                      新展陳、新業態的入駐,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走近運河、感知運河。今年暑假,博物館里就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講解員。

                      作為紹興文理學院留學生,李華和安珉紓被千年運河的文脈吸引,成為運河博物館的外文講解員。

                      這是安珉紓查閱上千頁資料后寫成的講解稿。每個段落,每個句子,都用不同顏色和符號,標注出密密麻麻的重點。

                      一棹船槳劃開運河千年文脈,一年間,不僅運河沿線文旅景點串珠成鏈,擇水而居的百姓生活,也在悄然改變。

                      紹興人孫宕根,在運河邊生活了半輩子。原本在家務農的他,今年有了一份新工作——船夫。

                      槳聲欸乃,一眼江南。孫宕根所劃的這條線路正是今年新開通的迎恩門風情街水上游線。沿途經過米市橋、宋家橋等11座古橋,是運河水脈滲入城市的“最后一公里”。

                      負責開發水上線路的邵靈龍清楚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乘坐水上巴士考察大運河,并提出要打造“人民的運河”“游客的運河”。牢記總書記囑托,當地一直沿著這條千年水脈做文章,讓更多人通過大運河領略江南之美。

                      紹興市越城區文旅集團水城公司游線相關負責人邵靈龍說:“我們這個水是屬于我們整個浙東運河的支流、細流,像毛細血管一樣。它雖小,但我們把它做精、做深,游客可以更好、更直觀地看到整個江南的紋理。”

                      深入古城肌理的新游線接連開發,得益于紹興越城的“河城共生”項目。這個總投資390億的項目,計劃用5年時間,進一步推動古城水陸互動、文旅相融。

                      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立足紹興河城共生的地域特色,尤其是紹興古城沿線的景點,依托古運河將它連線打造。讓我們的運河文化可觀、可感、可觸。”紹興市越城區文旅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姍姍說。

                      按照總書記提出“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的要求,這一年,一批大運河遺產保護傳承項目啟動實施;杭鋼工業舊址搖身一變辦起了音樂節,千年運河文化與現代工業文明共生相融。

                      這一年,原創舞劇《遇見大運河》走出國門、火爆出圈,運河兩岸戲曲展演、創意空間、研學實踐等文化新業態輪番上演。

                      這一年,《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一批法規陸續施行,依托河湖長制,一體推進沿岸綜合治理。

                      沿著漣漣水脈,李華的講述還在不斷上新,他要把大運河的綿長與壯闊講給世界聽;

                      邵靈龍依舊習慣在晚上到運河邊找靈感,為了讓河城共生項目展現最佳效果,每一束光的角度都要反復調試;

                      從小長在運河邊,畫了一輩子運河的畫家吳理人,依舊畫不盡運河新變。在他筆下,千年運河躍出紙面,也躍然眼前,在千年水波中映照時代新篇。

                    編輯:顧楊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_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超碰av热热久久_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form id="nnxpf"></form>
                              <ol id="nnxpf"><dfn id="nnxpf"></dfn></ol>

                                <menuitem id="nnxpf"></menuitem>
                                  <b id="nnxp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