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白文斌
眼下,我市夏收工作如火如荼,各地搶抓有利天氣時機,加快小麥收獲和秋糧播種,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夯實秋糧豐產根基。新農機、新農人、新模式,成為夏收工作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以往,冠縣東古城鎮北劉莊村村民在麥收季節只能等待外來收割機。今年,村集體出資購置了收割機,不僅讓本村的小麥收割更及時、更省錢,還探索出“服務村民+外出創收”的農機共享模式。村民劉明征高興地給記者算起了收支賬:“村里買了收割機,麥收不用等了,一畝地能節省15元成本。”據計算,該村有1000畝地,總體能少支出15000元左右,讓村民們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同時,還能通過農機共享增加村集體收入,實現雙贏。該村黨支部書記劉明龍表示:“收完本村的小麥以后,我們還會去其他村幫助收割,去掉人工等費用,一個麥收季能為村集體創收2萬元左右。”
東昌府區辛王順豐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偉也在忙著用新機器收割,經過脫粒、清選等一系列工序,金燦燦的麥粒源源不斷地流入運輸車輛,秸稈則被整齊粉碎還田,為土壤增添肥力。“這個收割機跑糧率比較低,一畝地能節約好幾斤糧食。”王偉介紹,新機器不僅能節糧,還能收草。“它產出的秸稈比較整齊,打包之后可以喂牛,一畝地的秸稈能賣10元。以往秸稈還田,每畝地需要20元費用,這樣算下來,現在一畝地能節省30元左右。”
而通過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和實施規?;?、精細化的管理,王偉流轉的土地糧食生產效率也不斷提高。“去年種植的小麥產能是1100斤左右(每畝),今年應該能到1200斤(每畝),畝產增加了100斤左右。”王偉說。
2025-06-13 09:45:51
2025-06-13 09:45:33
2025-06-13 09:44:40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