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7日,我懷著滿腔熱忱奔赴青海,開啟了一年半的援青支教生涯。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海北州第一高級中學工作期間,我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全面提升海北一中教學質量為目標,銳意進取,勇于創新,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F將具體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深化教研融合,打造高效課堂
在援青支教期間,我始終扎根教學一線,深入鉆研教材,全面把握學情特點,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策略。通過常態化開展教學研討活動,與當地教師深入交流教學經驗,共同探索適合藏族學生的教學方法。嚴格執行學校幫扶計劃,通過“聽-評-研-改”的閉環模式指導教師專業成長:定期開展聽課評課活動,組織專題教學研討,著力構建高效課堂教學范式。在教研實踐中,我積極引入先進教育理念和現代教學技術,主動參與集體備課,對教學內容和實施計劃提出建設性意見,通過充分研討形成最優教學方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注重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細化學生管理,培育自主學習風尚
在教學實踐中,我始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系統性地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引導他們在課堂中養成專注聽講、規范筆記的習慣,并嚴格要求課后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逐步構建起完整的學習閉環。
在作業管理方面,我堅持全批全改、精細分析,既關注整體作業質量,又注重個體差異。針對作業中反映出的共性問題,及時進行集中講解;對于個性問題,則通過面批面改給予針對性指導。每周定期與學生深入交流,耐心傾聽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的困惑,在傳授科學學習方法的同時,適時給予心理疏導和正向激勵,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這一系列細致入微的管理措施,不僅幫助學生建立了規范的學習流程,更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英語素養的持續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嚴守教學常規,樹立援青教師標桿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嚴格執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堅持每日準時到崗,從未出現遲到早退現象。積極承擔學校分配的教學任務,保質保量完成規定的教學工作量。在備課環節精益求精,課堂教學一絲不茍,作業批改細致入微,課后輔導耐心周到。
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我的教學工作得到了學校的充分肯定。在期中教學常規檢查中,我所批改的作業被評為優秀等級,并作為教學典范在學校電子顯示屏上進行展示。這不僅是對我個人工作的認可,更展現了援青教師的專業素養與責任擔當。
聚焦高考研究,領航讀寫教學方向
基于連續四年參與高考英語閱卷的實踐經驗,我在學校主題教研活動中深入分享了讀后續寫題型的教學研究成果。通過系統分析近五年的高考真題,從命題規律、評分標準和學生表現三個層面展開探討:首先剖析了該題型的命題特點和趨勢走向,詳細解讀了評分細則與檔次劃分;其次結合閱卷實際,歸納了學生在內容銜接、語言表達等方面存在的典型問題;最后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提出了階梯式的教學建議和備考策略。
此次教研活動使與會教師對讀后續寫題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僅明確了該題型的考查重點和評分要點,更獲得了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為今后的寫作教學指明了改進方向。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效提升了教師們的專業認知和教學能力。
結對幫扶促成長,示范引領共提升
作為援青教師,我始終秉持“輸血更要造血”的工作理念,在完成日常教學任務的同時,重點開展教師幫扶工作。通過“聽-評-導-研”四位一體的幫扶模式,與當地教師共同成長:深入課堂一線,定期聽課觀摩,課后與授課教師進行細致評課交流;每月精心準備示范課,展示先進教學理念在課堂中的實際運用;定期組織教學研討,結合當地學情特點,共同探索適合藏族學生的教學方法;建立常態化的交流機制,通過集體備課、課例分析等形式,促進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升。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形成了互學互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既傳播了先進的教學經驗,又尊重和吸收了當地教師的本土智慧,實現了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的雙向提升。
筑牢值周防線,守護校園有序運轉
作為學校值周工作的重要一員,我始終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這項看似平凡卻至關重要的工作。無論是工作日還是周末的值周任務,我都堅持清晨六點半準時到崗,開始一天的值勤工作。
晨光熹微時,我已穿梭在各教學樓間,仔細檢查每個班級的早讀情況,核實學生到校人數,記錄班主任到崗時間,查看教室衛生狀況。這些看似瑣碎的檢查項目,我都認真對待,一一做好記錄。
當午間和傍晚的就餐鈴聲響起,我便準時出現在食堂,維持就餐秩序,引導學生文明用餐。夜深人靜時,我又來到學生宿舍,逐一清點就寢人數,耐心督促學生們按時休息。直到晚上十點四十分,完成最后一項檢查工作,這一天的值周任務才算圓滿結束。
雖然值周工作耗時費力,但想到能為學生們營造安全有序的校園環境,為學校的正常運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所有的付出都變得意義非凡。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嚴謹的態度,認真完成每一次值周任務,用實際行動守護著校園的每一個晨昏。
非遺文化浸潤,賦能學生全面發展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我始終將非遺文化的弘揚視為重要使命。我曾帶領高一.7班學生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清肘捶的武術世界。
通過系統的武術實踐活動,學生們不僅認識了這一傳統武術的獨特魅力,更深入理解了“肘捶”這一武術形式的文化內涵。在教學中,我重點傳授肘捶的基本功“兩通”:第一式“龍光普照”展現舒展大氣的武術風范,第二式“虎尾團聚”體現剛勁有力的武術精髓。通過反復示范和細致指導,學生們的動作日漸規范,武術學習的熱情持續高漲。
這項非遺傳承活動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更讓學生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感受到中華傳統武術的深厚底蘊,實現了文化傳承與素質教育的有機融合。
這段援青支教經歷是我教育生涯中彌足珍貴的成長篇章。在高原教育的特殊環境中,我不僅磨練了堅韌不拔的教育意志,更收獲了超越地域的文化智慧。每當看到孩子們在知識浸潤下綻放的笑顏,我愈發確信教育是照亮生命的最美曙光,它能消弭地域隔閡,架起心靈相通的橋梁。
這段經歷重塑了我的教育認知:在團隊協作中,我領悟到教育合力的重要性;在文化交融中,我學會了以開放包容的胸懷踐行教育公平。那些渴求知識的清澈眼神,那些因教育改變的生命軌跡,都讓我對“教書育人”的使命有了更深切的體悟。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希望的播種,它能讓每個生命都煥發獨特的光彩。
回首這段援青歲月,它早已超越普通的工作經歷,成為一場深刻的精神淬煉。我帶著教育初心而來,卻收獲了更為豐盈的人生智慧——在奉獻中實現價值,在耕耘中見證成長。這份高原饋贈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指引我在教育之路上堅定前行,用專業與熱忱繼續書寫動人的育人篇章。
2025-06-26 10:48:17
2025-06-26 10:42:58
2025-06-26 10:32:2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